2、再读课文,感悟语言。
当然,仅仅有最表面的感悟,那是不够的。感悟语言,简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感觉。具体讲就是在读的过程中,能不假思索地感知语句所表示的意义。所谓"不假思索",其实就是感觉与思考的统一。我们在读课文时,对文中有关的指称对象的表象能及时进行联想、想象、感知语言所内含的情感。不仅能够理解语言的直接的外在的含义,同时能够触摸到它的抽象含义,即言外之义。所以,所谓"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"。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所赋予的深刻含义,就要让孩子多读课文。
比如上例《燕子过海》,在整体感知以后,我请学生质疑问难。学生问:"我想知道燕子为什么那么辛苦?""燕子到底有多辛苦?""燕子为什么要过海?"等等。我请学生自己去读课文,寻找答案。读了一会儿,有些学生找到了。我请没找到的继续读。读了一段时间后,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答案了。我请他们把读懂的说给大家听。他们从对"不分昼夜"的理解到对"飞呀飞"的理解,想到燕子是一刻不停地在飞;从对"南方"、"北方"的理解到对"在海上"的理解,想到燕子过海的路途遥远。最后,有学生说:"燕子过海要飞这么长时间,怪不得它们会这么累,我读这句句子也感觉很累。"另有学生说:"我读懂了'太疲倦'这一个词,'疲倦'已经表示累,为什么还要加一个'太'字呢?这表示燕子实在累得不行了,所以才会有后面'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'这一句。我真想有一架飞机,可以把这些燕尤克屯戏健?quot;听完了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发言,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起掌来。
一个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读,结合他对字、词、句的理解,及时进行课文以外的联想、想象,感知语言所赋予的情感,表达出极具个性的思想语言。实在是让人振奋。由此类推,其他课也可以利用读的方法,让学生读了又读,自己去发现,自己去感悟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。
二、读中有我,内心体验。
鲁迅曾说《红楼梦》一书:"单从命意,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:经学家看见'易',道学家看见'淫',才子看见'缠绵',革命家看见'排满'┄┄"他还说:"文学虽有普遍性,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。"在读的过程中,阅读个体的内心体验,不仅能从更深的层面上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,而且,由于有阅读个体的个性,往往会产生令人称奇的创见,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。
因此,在教学中,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读的同时,提醒学生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,就能使他们加深感悟,得出带有个性特点的见解。